知识课堂丨地震发生时如何在室内紧急避险?
《華盛頓郵報》指出,2019年,漢諾威(Hanover)政府發布規定,要求所有官方通訊文書在涉及「人」時均需使用性別中性的詞彙。
確實,每個人偶爾都需要犒賞自己一下。一旦跳進了這個循環,人們就很難再把錢投資於自身「興趣」上,他們優先考慮的事情將變成——我要花錢購買「滿足受尊重需求的東西」。
如果除了買到一支手錶,你還為了和在手錶業界已經取得成功的人士見面,或想要親眼目睹真正的手錶中古市集,才不惜重金造訪歐美國家,那麼這筆錢就成為增加自己知識和經驗的投資了。購買「價值大於價格」的東西。步驟二:想方設法將「興趣」和「收入」做連結。把錢投入到能讓力量最大化的組合。其中,關於在第三章裡出現過的「步驟二:想方設法將『興趣』和『收入』做連結」這一項,我已提出了五個重點來說明。
更有甚者,有些人竟然還把滿足「受尊重的需求」當成人生目的,放棄去追求自己真正的興趣。若是到了這步田地,「金錢螺旋」就算想轉也轉不起來了。其次是與能否持續下去有關的權威。
」 然後我也模仿諾貝爾財團用「諾貝爾遺言」做為諾貝爾財團理念的做法,創立「京都賞的理念」,要求未來京都賞的審查與運營,都應該遵循「京都賞的理念」去執行。就在我發布要創設京都賞之後,很快地,我就去主辦諾貝爾獎的財團從事禮貌性拜訪和取經。我們就是根據這樣的理念,推展到今天為止的表彰活動。京都賞最初是為了慰勞全心力投入在研究中度過一生的人而設的,當初我希望他們能將獎金用在自己身上就好。
人類的行為中最讓人尊敬的,就是想要為他人做點什麼的行為。本來我想大概都是用作自己的研究資金,事實上卻有很多人說想要回饋給社會,這點頗讓我吃驚。
雖然我們在京都賞的理念中強調,「有資格接受此獎的人,一定是與京瓷的我們一貫的作為一樣,為人謙卑且願付出他人的兩倍的努力、在研究的路上努力追根究柢、知道自己所以能以虔敬的心面對偉大的人才對。老師竟然把自己有限的資金運用在表彰事業上。然而極為不可思議的是,到目前為止出現的京都賞受獎者幾乎都是可貴的優秀人才。我不得不這麼想,他們花費半輩子的時間只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,也就憑那種真摯的姿態、才能塑造出有獨特風格的、優秀的人格吧。
沒想到他們用這樣的形式形成一種好的循環,讓我打從心底感到非常高興。透過京都賞,能夠見到真正優秀的人才,這也是我的快樂來源之一。京都賞的獎金,最早為了對諾貝爾獎的五千萬日圓表示敬意,由四千五百萬日圓開始頒發,隨後諾貝爾獎的獎金也調高了,第十屆京都賞三個部門的獎金各增為五千萬日圓,之後就一直定在這個金額。因此我也整理出一個理念―透過京都賞讓科學文明與精神文化能取得均衡良好的發展。
雖然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去思考是常情。人生的品質 取決於思考的素質 拯救瀕臨破產的日航、帶領京瓷持續創新 日本「經營之神」稻盛和夫 分享貫穿工作與生活的27個思考方式 一本帶你撥雲見日、突破現狀的「人生解答之書」 自京瓷創立至第二電電(今KDDI)成立,再到2010年協助日航自破產中重生,稻盛和夫這位當代的卓越企業家從心出發,堅持以創新與熱情,走在「敬天愛人」的正道上,為台日眾多企業樹立典範。
能對他人有幫助、讓人感到喜悅,就是自己最高的幸福。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《稻盛和夫的思考之道:徹底改變你的人生與工作成果》,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:稻盛和夫(Inamori Kazuo) 譯者:呂美女 momo網路書店 Readmoo讀墨電子書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,可享全站83折優惠(成人商品、實體商品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,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)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。
」因此也變成活生生的理念。其他也有很多得獎者透過捐款或設立獎賞,把獎金用在跟世界與人類有關的事物上。至於得獎者如何運用這份獎金,在京都賞頒獎會後的統一記者會中,經常有人提出這個問題。還有,跟科學文明相比,現在人類對精神文明方面的探索腳步顯然落後很多。我也強烈地期待,能因此對人類的幸福有所貢獻。事實上人類也擁有這樣的心,人類的本性就是如此美麗的東西。
此外,我也常常感覺到,世界上有很多默默努力、不為人知的研究者,但是卻很欠缺可以讓這些人衷心歡喜的獎勵活動,我也曾說過,這些思考都是促成我創設京都賞的理由。例如第三屆獲得精神科學.表現藝術部門獎(現改為思想獎.藝術部門)的波蘭電影導演、已故的安德烈.華伊達,以他獲得的獎金為基礎設立了「京都―克拉科夫基金會」,在波蘭成立中心專門介紹日本的美術文化。
透過這種方式做成的京都賞的理念,在審查京都賞的過程當中,或審查遇到瓶頸的時刻,我會要求評審委員的老師們「這樣的話,讓我們再度回到『京都賞的理念』,重新修正審議吧。一九八一年,東京理科大學故伴五紀教授傳來將頒發「伴紀念獎」的消息給我。
那時我問他們:「像諾貝爾獎這種國際表彰活動,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?」結果他們回答我:「首先是從國際的角度來看,審查是否嚴正公平。但是我認為,精神文明與科學技術兩者絕對不是處於對立的東西,如果能取得平衡,達到良好的發展,人類就可以避免招引不幸。
這是伴老師用自己的專利權利金的收入做為資金,用來表彰對技術開發有貢獻者的獎項「即便我的孩子流離異鄉,還是有機會受教育。延伸閱讀 國際發展新南向:打造屬於台灣的海外教育服務(上) 國際發展新南向:打造屬於台灣的海外教育服務(下) 本文章內容由「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」提供。可惜的是,在初步完成構想後,立刻遇上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,尤其是菲律賓在今年3月的確診人數就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確診人數。
為了讓菲律賓學童能在疫情期間持續受教育,家扶透過衛教宣導確保防疫量能,同時推進遠端教學的技術及經驗支援。面對嚴峻的疫情挑戰,Glocal Action開始以學校為基地連結在地社群,採取三階段因應策略:家庭急難救助、聚落防疫、移工兒童居家教學,包括家訪防疫宣導以及教師走動式教學,讓這些既無國籍又無身份的邊境移工孩童,不但能夠繼續受教育,甚至能獲得緬甸官方認可的學歷證明。
2015年,賴樹盛連結志工夥伴發起協會,並串聯在地社群成為合作夥伴,透過自助培力的行動架構,確保邊境孩童的基本權益。延續前一篇至善基金會與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的分享,這一篇將呈現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(Glocal Action)、家扶基金會和遠山呼喚的海外教育服務經驗,以及面對疫情所採取的因應策略。
更重要的是,在既有歐美援助架構以外,尋找亞洲更具在地觀點的行動可能。」 Photo Credit:Glocal Action Glocal Action在泰緬邊境建設了十所學校,服務1200位孩童。
在疫情持續延燒的2021年,台亞會與Taiwan AID共同舉辦「國際發展新南向」的系列座談,並在4月19日舉辦第一場座談會:「國際發展中的教育援助」。疫情帶來危機,也提供創新發展的轉機 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蔡宛庭回顧尼泊爾大地震後,與志工夥伴一同以小額募款的方式,抵達尼泊爾後開始投入救助工作。蔡宛庭認為,疫情雖然帶來許多危機,但也提供了創新發展的轉機。疫情反而能夠重新將青年資源導回在地人才的培育脈絡。
」 從20年前緬甸內戰時就在泰緬邊境做難民援助,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(Glocal Action)賴樹盛秘書長聚焦援助發展計畫容易被忽視的泰緬邊境,以及其中的百萬名跨境移工及數十萬名移工兒童。Photo Credit:遠山呼喚 遠山呼喚推動廣播教學,並提供疫情學習包,讓孩童在疫情期焉仍持續接受教育。
Photo Credit:家扶基金會 家扶菲律賓中心針對疫情的因應策略。其中最核心的是連結在地NGOs及民間組織,透過社區醫療系統緩解疫情在推動行動方案的壓力。
以數位工具促成家庭教育自主方案 家扶基金會國際發展室鍾澤胤資深專員分享最新推動的「菲律賓中心教育計畫」,透過學齡分層及建立社區網絡,具體規劃詳細的落實策略。而在疫情期間,遠山呼喚為了在交通不便的地區繼續推動教育發展,運用廣播教學做為另一種學習的選擇。